首页 > 公共活动 > 【年鉴现场】讲座:吴珏辉星际动物园

【年鉴现场】讲座:吴珏辉星际动物园

时间:7月29日(周六) 14:00——16:00

地点: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一层公教厅

主讲人:吴珏辉

地点: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一层公教厅

“年鉴·现场”是“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”举行期间,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的公共教育项目,期望通过多元的活动将社会公众带入中国当代艺术现场,感受中国当代艺术的智性与活力。本周六下午两点,参展多媒体艺术家吴珏辉将来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,就“星际动物园”为主题举行讲座,向大家分享在新媒体时代下自己的创作经验。


关于讲座

星际动物园位于吴珏辉个人幻想世界的边缘,被想象力捕获的各种人造动物在此出没。动物园内有一系列动态装置,每个物种都赋予其特定的属性。现有物种为蜗牛、原子蜗牛、响尾蛇、火星蚂蝗以及冥王水母等,未知物种正在被捕获的过程中。吴珏辉基于最近个展的现场,将每个作品塑造为角色,拍摄了一个抽离时空的短片。

6400-2.jpg

640.jpeg

火星蚂蝗

动态装置

尺寸可变 170cm - 250cm


“我的这些人造物和仿生学有关亦无关。我只关注动态瞬间所释放的生命信息,而非人造生命的科学依据。生命并非只限于我们理解的活物,生命是一种不停息的能量形态。运动时它存活,静止时也未必死,动静与死生之间正是其模棱两可的微妙之处。”

“火星蚂蝗”是动物园系列的最新物种,一件软雕塑。偶然获得的弹性材料在玩味中发现其可塑性,这是一个意外。随机的伸缩运动赋予其类似蚂蝗的蠕动感,仅此而已。


640-1.jpeg

蜗牛

动态装置

媒介:弹性材料、金属结构、机械系统、控制程序

直径:150cm


“蜗牛是第一个被关进动物园的物种,是我在造物过程中各种失误、偏差与意外的产物,也是对“存在即合理”的嘲讽。弹性表皮下包裹着机械骨骼,3个凸起透着几分性感。”蜗牛的黑色表皮在蠕动中形成多变的柔性景观, 再由随机起伏的机械运动影响光影流变;多个凸起以不同节奏移动变位、聚合分离,在“意义”与“虚空”间游离出一种难以捕捉的流逝感。


640-2.jpg

原子蜗牛

动态装置

媒介:弹性材料、金属结构、机械系统、控制程序

直径:500cm


原子蜗牛是蜗牛系列的变异物种,也是至今为止最大的一只。有人说,艺术在很多时候是关于比例和尺度的问题。放大和缩小,改变的不只是物的体量,更是物与人的关系。在庞大的原子蜗牛面前,某种宇宙能量的神秘感和魔性变得尤为强烈。从蜗牛内部升腾而出的烟雾犹如它呼吸的气息,伴随着表皮的起伏蠕动而消散,并向空中积聚。近看时,一道道暗黑的褶皱被不停的扩张和收缩,形似生命肌理。远观时,如同自然地质运动,像沙丘般推移,时而隆起时而隐没。远处的光源透过烟雾变的朦胧而萧瑟,在明暗交界处勾勒出原子蜗牛的粘稠而妖娆的轮廓。它似乎来自想象世界的暗黑边缘。


640-3.jpeg

响尾蛇

动态装置

媒介:金属结构、机械系统、电机、程序

最大直径:260cm


响尾蛇长长的影子诱使你向它靠近,而它则静静地蛰伏在洞口。响尾蛇尖锐的钢筋铁骨在犹如太极拳般的摆动中透着攻击性。响尾蛇的基因中蕴含着“圆周率π”这个令人着迷的宇宙规律。每一节骨骼的公转与自转正反叠加,衍生出无限不循环的形态变幻,正如圆周率的不可穷尽。瞬息万变的运动轨迹犹如宇宙天体的转动,亦如机械生命的游摆。


640-4.jpg

冥王水母 

有声激光装置

媒介:激光发射器、扬声器、媒体播放器、玻璃器皿、压克力、三角支架

尺寸可变


“在我的想象世界中,'冥王水母'是几只狂躁的水母,在透明外壳下显露出机械内脏:低频喇叭与红色激光发射器”。每只低频喇叭发出次声波,通过喇叭振膜与激光发射器的触碰而转化为沉闷的机械噪音,在透明腔体内共鸣。随着声波的不停变化,红色光波也不断改变着投射方向,在黑暗中舞动。切割着光波所到之处的一切,空间的墙、地面、屋顶,以及进入空间的观众。这是属于它们的领地。



关于主讲人

640-5.jpeg

吴珏辉


1980年出生于杭州

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

UFO媒体实验室创始人

EPFL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驻留艺术家

EYEBEAM 纽约艺术与技术中心驻留艺术家

KHM 德国克隆媒体艺术学院访问学者

 

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,吴珏辉的创作轨迹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多元面貌,涉及交互、生物、信息科技等范畴,其作品常以装置、影像及剧场等形态呈现。多年来,吴珏辉活跃于国内外新媒体艺术领域,与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形图像研究所、EPFL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媒体设计实验室、Regenovo 及 neuracle生物科技公司等机构展开跨学科创作。并于2010年创立UFO媒体实验室,通过一系列的艺术项目拓展新媒体艺术的边缘。

 

近年来,他着力探索艺术与科学、身体与媒体之间的“潜在接口”。自2010年始,吴珏辉发展出《器官计划》,试图将流行科技作为外来基因,侵入与再造肉体感官,并于2013年获得TASML | Carroll Fletcher艺术家Eyebeam驻留奖;他于2013年开展的《星际动物园》系列利用综合媒介的造物过程来构建个人的宇宙观,生成一系列无目的而存在的机械生命。而基于神经科学的《脑电站》艺术项目一直在持续进行中。

 

吴珏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代表性的新媒体艺术展览及学术活动,如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(2011延展生命 / 2014齐物等观)、合成时代-媒体中国2008、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、纽约EYEBEAM 2014年度展、2009年欧罗巴利亚·中国艺术节 (europalia.china)、上海双年展、硅谷ZERO1双年展、瑞士SHIFT电子艺术节、创想计划 (The Creators Project)、上海电子艺术节等。除此以外,吴珏辉曾受邀参加TEDx演讲,并于 Apple Store 举办个人作品展。



讲座现场:

kk.jpg


提交成功!

感谢您的支持!
我们会尽快回复您的留言,
将会以邮件的方式发到您的邮箱里!
秒后自动关闭此页 立即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