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公共活动 > 【讲座】本周日来美术馆听邱志杰传授“艺林秘籍”

【讲座】本周日来美术馆听邱志杰传授“艺林秘籍”

时间:4月17日(周日)  14:00—16:00

地点: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三楼民生fan空间邱志杰讲座:基于研究的创作


4月2日,由邱志杰策展的“铸浪为山—汤南南个展”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。邱志杰与汤南南亦师亦友,展览策划与艺术创作交相辉映,在此次个展中得到完美呈现。展览举行之际,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邀请邱志杰进入“民生fan空间”并传授“艺林秘籍”,在本周日下午两点带来一场“基于研究的创作”的讲座。

 

本次讲座活动免费,需要提前预约

预约方式

请编辑信息(姓名+手机号码)

微信预约:发送至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平台

微博预约:私信新浪官方微博(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)


关于嘉宾

图片3.png


邱志杰20年工作自述

  福建漳州人,自幼接受传统书法训练和广泛的文史阅读,在家乡追随 郑玉水 先生等学书法篆刻。读美院之前就接触到当代艺术并有志于此。 1988 年开始在浙江美院读版画系,受到激浪派和博伊斯影响。毕业作品《大玻璃》和1990年开始的课外创《重复书写兰亭序1000遍》即被编入“后八九”思潮。

 

       1993 年开始,对语言哲学和文化人类学发生兴趣,在福建完成了《调查报告》系列油画后,在西藏、新疆、山西等地进行调查。

 

       1993 年底在杭州三台山期间开始使用摄影、录像和装置,主张用语言实验的最新成果来完成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。关注观看的视角问题,媒体权力的控制问题,身份概念的虚假性等。这时期的代表作有《公共生活》装置、《纹身》系列摄影、《卫生间》录像等。

 

       1994 年开始移居北京,到北大外哲所旁听哲学,学习分析哲学和现象学。同时创作装置、摄影等。 1990 年代中期参与《江苏画刊》的“意义问题讨论”,发表大量文字批评中国艺术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。获得写作的名声。

 

       1996 年策划录像艺术展,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新媒体艺术的推动者。录像和录像装置方面的代表作有《物》 1997 ,《现在进行时》 1996 。同时, 在杭州时期的摄影工作《纹身》、《虹》、《好》系列作品被认为是观念摄影潮流的代表作品。

 

     九十年代末,转向对观念艺术中的智力崇拜倾向的批评,1999年开始策划了《后感性》系列展览,鼓吹作品的现场性和综合性,反对过度阐释,并开始走向策展试验。个人创作则两极分化,一方面转向中国式的生命哲学和历史感的,恢复对书法的兴趣,代表作品有《唐诗十首》、《说文解字》系列、《挂历 1998 》摄影系列等;另一方面则对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产生兴趣,在 2001 年前后进行了大量社会采集式的摄影和录像创作,重要作品如《亚洲时间》、《黑板报》系列等。并和后感性小组的其他艺术家一起尝试大型的现场艺术的制作,如2001年的《后感性:狂欢》、《新潮新闻》、《报应》等活动。

 

        2002 年,参与“长征 —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”大型活动的策划,我将其作为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策展实验。个人创作则谋求和日常生活的无缝结合。创作了《长征-左右》等作品。

 

  2003年9月后任教于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,开始用“总体艺术”的概念整合此前新媒体时期、“意义问题讨论”时期和“后感性”等多方面的创作、理论和实践,并用于教育。思想上我则由西方语言哲学和佛教的影响,部分地向儒学转化。“总体艺术”的理念,相信艺术问题的解决必须和人的生活问题的解决同时完成,把艺术理解为自我和文化进化的工具。因此主张用文化研究作为艺术工作的基础,用艺术工作作为完善的人和世界的基础。

 

       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,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兼职教授。


邱志杰作品

图片4.png

初识上元灯彩图


图片5.png

金陵剧场角色绣像


图片6.png

金陵剧场与不夜天

 


提交成功!

感谢您的支持!
我们会尽快回复您的留言,
将会以邮件的方式发到您的邮箱里!
秒后自动关闭此页 立即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