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朱青生
一切艺术,在某种意义上,都是当代艺术。
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》记录变量,不记录常量。年鉴展也秉持同样原则,不是对美术界的当年活动总结,也不是对分门别类艺术的年度记录,而是对中国艺术正在进行的实验、探索、创新和当前的遭遇进行调查和整理,以年度为单位,客观地记录事实,并对全部记录进行核实、简明描述和对照索引,使当代艺术的变化得到整体显示,进而努力揭示各个重要事实的意义和之间的关联,反映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及其社会思潮、文化现象和当代人敏锐的创造性反应,以此标示艺术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的推动和反省的努力。
年鉴展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展,是“中国现代艺术档案”调查研究的一年总结,借助于编写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》并呈现为学术展、文献展,让业内外窥一展而概观中国当代艺术之全体。“年鉴展”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北京大学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》编辑部的合作项目,以2014 年度作为启动,并计划此后每年举办。因为正值开馆伊始,所以今年年鉴展开幕时间偏后,以后计划在上半年举办,以期系统反映上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界整体状况,并把年度突出的重要艺术贡献集中呈现出来。
2014 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全面合法化的转折点。2014 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开辟了实验艺术展区,教育部将实验艺术列入艺术院校专业目录。从此,当代艺术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规定的学科之一。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,1984—1985 年现代艺术运动以来,中国的当代艺术终于完成了从自发探索到被国家体制接受的过程。虽然这个过程今天看来如此地平静和当然,但是这里面包含着中国的艺术性质的变化,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性质的根本性的转移,这种转移预示着中国文化已经从一个传统文化悄然向现代文化发展,中国已经具备向发达国家前进的精神基础,虽然还相当地薄弱,所占据的范围只是零星。这个“全面合法化的转折点”标志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到达了一个程度,艺术只不过是一个表象。
同时,艺术界自身的发展和变化也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,与创新社会和创业的国策相对应的精神动力是现代艺术,而不是传统艺术。
这一届年鉴展是对于该年度重要情况的回顾与总结。中国当代艺术规模之大,超出想象,更不是任何一个研究者、策划人能够通盘了解并加以解释的。一年365 天,只有8 天没有当代艺术展览开幕,最多的一天(9 月21 日)有71 个当代艺术的展览开幕!《年鉴》进行每日跟踪、记录和调查,最后以全年3000件左右艺术界的事件、10000 余篇发表的文献、几千位艺术家的活动档案为根据进行甄选,征求编辑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并修订补充,选出150位左右艺术家的创作参展。规模所限,只展出了近40件原作,其他以文献方式呈现。同时公布各种记录和调查数据,为研究、收藏、创作和观看提供参照。
所以年鉴展不仅是展出作品,而是力图体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年度整体成果,以呈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思想、新方法和新动向。